蒋迪的博客
| 关于 | 归档

#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2020年1-6月)

5月份,我暂停了俄语的学习。语言的学习还是以目的性为主。目前俄语对我来说,使用用途不大,我也没有特别明确的目的,只是单纯对俄语有些兴趣,花太多时间的话,投入产出比不高,所以先将俄语的学习束之高阁。

虽然放弃学了一段时间的俄语挺可惜的,但我还是想把时间放到能对生活和工作(技术)有产出的方向来。

摆脱了俄语的学习后,每天的时间负担轻了很多,我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去做一些阅读和知识摄入,更新对某有事物的固有认知和感受,丰富自己的内心。同时多一些对自身成长和世界的思考。

开卷有益,记录一下这半年看过的一些东西。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我的“开卷有益”的“卷”不只是仅仅局限于“书”这个类别,而是将其扩充至多个类别,丰富“卷”的内涵。

除了前三本书,剩余的书几乎都是五六月份读的。我读书追求不求甚解,所以读的也都比较快。

在这里给大家安利一下“微信读书”这个软件,里面有很多正版的图书资源,我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主要是等待的时间)在微信读书上看完了三本书,虽然碎片化阅读很容易读了后面忘了前面,但方便嘛。而且微信读书做笔记方便,觉得好的地方记录下来,看完翻翻自己记录的地方,还是能很快回顾一下看的这本书。

《中国近代史》

陈恭禄 香港中和出版社

陈恭禄

当前进度:阅读中

这本书我是从一些“中国近代史”的讨论里看到别人推荐的,为了看这本书,我还特意花了我十五块大洋从二道贩子手上买的pdf。谈谈截至到目前看这本书的感受,“读起来时间线比较清晰,但是读起来有些吃力”。为什么?因为本书成书于上世界三十年代,行文都是之乎者也,因为还没读完,故不作过多评价。以后更新一篇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

徐中约 港版

徐中约

当前进度:已读完

这本书最早我在大学就读了一遍,初读时“惊为天人”,有别于从小接受的我党教育的革命史观,这本书对很多近代以来的事件做出了不同与革命史观的解读。而且作者对近代史的时间起点从女真崛起,清人入关开始谈起。同时期西方世界则是航海大发现,即将步入工业化时代,可谓是波澜壮阔。

年初的时候想着重温一下此书,便找来再看一遍。

《Atomic Habits》英文板

James·Clear

当前进度:阅读中 阅读建议:需要反复阅读实践

这本书是一个阿婆主推荐的,主要是介绍如何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相比于传统的培养习惯方法的“刺激-反馈模型”,作者结合了一些心理学,遗传学和科学实验,创造出一套他自己的习惯模型。主要是如下四点:

  • Make it obvious !
  • Make it attractive !
  • Make it easy !
  • Make it satisfying !

具体的内容可以看这里:读书笔记

James·Clear

《马勇讲史 觉醒》

马勇 新星出版社

觉醒

当前进度:已读完。

《觉醒》主要是讲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转折点-甲午战争。东亚地区秩序维护者—大清国,居然败于昔日的学生—日本。大清国战败的后果也使得四十余年的洋务运动和近代军事体系建设宣布以失败告终。马勇老师结合自身的一些学习和研究,用一些比较平白的语言给我们详细讲述了这场战争中日双方这一时期庙堂的变化及各种外交的应对,同时国际势力(英美俄法德等)又是如何在这次战争中发挥各自的影响力。最后还花了相当的笔墨介绍了一下严复,康梁和孙中山。一遍读下来还是挺顺畅,可读性很高。

不过我觉得这本书不太适合作为初步了解甲午战争的读物,可能比较适合读过一些甲午战争相关研究再来看看,丰富一些史料。

具体读书笔记可以看这里:读书笔记

《马勇讲史 维新》

马勇 新星出版社

维新

当前进度:已读完。

《维新》,顾名思义,即指“百日维新”。在以前没有对“维新运动”作过多的深入了解前,一直认为“维新运动”的失败是因为“改革反对派”力量太大,慈禧太后是“改革的最大阻力”,为了维护“改革反对派”的利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派迅速软禁光绪,抓捕康有为,推翻了“维新运动”。但事情真的是那样吗?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可以更新如下几个认识:

  1. 甲午巨变后,清朝这边应该是个人都知道要变法。只是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渐进式改革和大刀阔斧的改革,哪种更好呢? 渐进式改革就是保守吗 ?非得大刀阔斧改革,才能称之为改革吗?
  2. 光绪是否真的具备足够的执政能力?康有为是否真的具备改革变法的真才实学? 变法如果没有反对派,是否能够顺利推行下去?
    从改革开始大批量暴力裁撤机构和官员,并且没有相应的安置措施;同时改革过程中将大量的改革中间派,缓和派推向对立面,增加改革阻力。似乎光绪执政能力有待考量。
    从康有为被提拔上去,以及和一些部堂对话来看,康对变法的认识和一些应对措施,似乎不足以说明其具备足够的真才实学。
  3. 两宫是否存在 “帝党” 与 “后党” 之争 ?
    根据一些材料来看,很有可能是后世夸大了帝后之间的隔阂。
  4. 袁世凯是否告密 ?
    从马勇老师的推断来说,应该是否。
  5. 慈禧太后到底是支持改革,还是反对改革?
    慈溪是改革的坚决拥护者,只是不希望改革触碰她自己的人生安全和满洲贵族的利益。

最后,康梁流亡日本,戊戌六君子血溅菜市口。引用书中的一句话结束吧!

充满希望的1898年中国故事终于在极度失望中落下帷幕。

《马勇讲史 国变》

马勇 新星出版社

国变

当前进度:已读完

自晚清以降,西风东渐。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教会在中华大地上满地生花,因为文化的差异,由此也引发了许多“民教冲突”的教案。矛盾不可调和时,义和团便于山东兴起,一方面有些地方官府默许了这样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有极端分子激化矛盾。后来义和团慢慢席卷了整个中国北方。

此外,维新运动后,光绪身体越来越不好,庙堂上忙着给光绪建储,立大阿哥。以端郡王为首的清廷保守势力独掌大权。列强获知慈溪欲废“光绪”,一一发出反对。但是西方列强的反对被端郡王改编利用为要慈禧太后的性命,归政光绪。保守派不停的借助“义和团”事变给慈溪太后说“民气可用”,引义和团进京围剿洋人,围攻大使馆和教会,攻击洋人等事件。

八国联军获知后攻占大沽口,进军北京,两宫西狩,北京惨遭洗劫,无数普通人家破人亡。战后议和,帝国高层官员中大量保守势力也被追究战后责任,流放的流放,死的死。

9月6日,俄国政府也提出四点想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惩办所谓叛乱首犯。首犯名单有端王、董福祥、刚毅、李秉衡、毓贤等。俄国政府认为将这些罪犯完全罢斥是中国国内持久秩序的另一保证。

其实我看马老师这本书的时候有个很困惑的地方,

  1. 慈禧老太太到底是战是和 ?
    如果是战的话,为什么又要安抚大使馆人员呢 ?如果是和的话,为什么不将义和团驱逐出北京呢 ? 此时清廷主要是谁负责拍板呢 ?其实我看到这里感觉很多事情的描述都很模糊,没有一种很准确的感觉。
  2. 此时清军的立场是如何?支持义和团,反对义和团?
  3. 朝堂上的反对派势力又是怎么样的?和之前维新运动的“改革反对派”相比有哪些不同。

《马勇讲史 革命》

马勇 新星出版社

革命

阅读进度:已读完

看完之后,感觉历史真是充满了无数的巧合。一场准备毫不充分的起义运动,居然最后终结了一个帝国。

应该说首先我先一个观点:辛亥革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吗?

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是:显然不是。

谈谈看完这本书的几点认识:

  1. 庚子国乱后,当时的形式是,革命势力方兴未艾,另一方面日俄战争以日胜俄败告终,君主专制败于君主立宪,朝堂上下呼吁改革。清廷决定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君主立宪,准备开启维新运动后的又一次政治变革。大清朝要改变政体,实现君主立宪,各地纷纷成立咨议局,立宪机构。改良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革命并不在主流文化中受欢饮。甚至当吴越炸五大臣出洋考察,都遭到了各种批评,至于吴越后来地位被拔高,这当然是后话。
  2. 通常我们讲辛亥革命的爆发,得益于四川的“保路运动”,这一国进民退的政策。但是四川的铁路是否需要收归国有呢?如果按照马老师书上说的那样,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四川铁路公司一方面出现了坏账,迟迟未按照预先约定好的计划搭建铁路,于是国家动用力量自己来建。
  3. 皇族内阁是否合理?是否真的是为了夺回属于满洲的贵族的权力? 从马勇老师的角度来说,事实上,皇族内阁这些人都是那个时代的满洲青壮改革派。他们对新事物的了解远超父辈,不选他们还有人选吗?
  4. 辛亥革命起义后,控制湖北军政府的主要人员是真正的革命派吗?后来各省响应反正独立的各省都是革命派吗?显然不是,大部分都是改良派为主。
  5. 袁世凯真心想要共和吗?他是一名清朝的卫道士,还是讲清朝送进坟墓的终结者?
  6. 为什么最后没有愿意维护清朝的人 ?

总的读下来,还是很有收获,不过还是有一些不解的地方。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加藤阳子 浙江人民出版社

加藤阳仔

阅读进度:已读完

这本书比较薄,读的快的话,应该3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读完。这本书应该是作者一个讲座的文字整理稿,语言都比较口语化。虽然写的比较浅显,不过我觉得如果对日本近代史有一定了解后再看比较好一些。否则涉及一些人名,政党会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此外日语翻译成中文后,我觉得有些地方翻译的不是很好,有的地方也读起来比较吃力。

结尾的一段话应该是为全文进行点题:

自己之所以要写作本书来揭露日本过去发动战争时所利用的种种说辞,原因在于“自己一直抱有一个疑问,如果自己也生活在那个时代,是否同样会被国家的那些说辞所欺骗,很怕自己可能也看不穿那些冠冕堂皇的话”。这种自省之心令人钦佩。

全书还是有一些比较有趣的观点。比如对中日甲午战争,避开所谓“落后的中国与成长的日本”这种千篇一律的观点,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当时的中日关系。其实是其背后英国和俄国所支持的帝国代理人战争:

他认为围绕着东亚地区的领导权,中日两国长期处于竞争关系当中,这种竞争在文化、经济、社会、知识分子的思想及意识形态等各个层面展开,军事冲突只能算是其中之一。 一方面,清朝义正词严地表示,最重要的就是双方一起撤军;另一方面,对于日本提出的改革朝鲜内政的要求,则表示“日本自己去处理就行”。因为当时朝鲜政府内部有许多亲清派,已经不存在听从日本指挥的势力了。从清朝的角度来看,大概是认为陆奥的强硬态度只不过是表面功夫而已。因为清朝了解到,当时日本的帝国议会上发生了争执,政府如果不停止宪法,可能就没法通过预算案。所以日本应该只是做出需要处理国际问题的姿态,来给解决国内问题争取时间吧。如果阅读中国方面的史料,就能够发现当时清朝的驻日本公使做出了上述判断。
最终,甲午战争爆发了。这当然不是陆奥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关于这一点,还应该从国际环境出发来加以确认,清政府在开战前就已经充分认识到日本担心俄国会进行干涉。从甲午战争是帝国主义代理人战争的性质来说,这场战争的爆发恐怕也是不可避免的。

围绕一次大战后日本占领中国山东,我这里又看到一句不同的口吻:

1919年4月22日,日本与中国代表因为山东问题发生了争执。日本主张应该先由自己从德国手中接管山东半岛,之后再寻找时机归还中国;中国则主张自己也是向德国宣战的战胜国,所以要求立刻归还山东半岛。威尔逊是个理想主义者,他不打算和日本进行可能会阻碍中国成长和发展的妥协,而且也相信通过压制日本可以为太平洋地区带来和平。在威尔逊的安全保障观中,为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安全,就需要对日本进行遏制。

如果按照我们从小的教育来看的话,应该巴黎合会不是随意分割中国山东吗?怎么列强还会帮助中国说话呢?

中日第二次战争几乎就是1931年的九一八和1937年的七七事变了。然后从书上看来,似乎这是一场意外爆发的战争:
九一八事变和满洲:

在1930年(昭和五年)12月开始的第59次帝国议会期间,松冈第一次以议员的身份发表了演说,就是在这次议会上,他提出了那句著名的口号:“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松冈进行这一演说的目的在于,抨击滨口雄幸内阁的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所推行的“协调外交”。 这些演讲会上的言论基本都主张,中国侵害了日本在条约上获得的权利。军方煽动说,因为中国这种破坏条约的举动,让日本的生存权受到了威胁。这就形成了卢梭所说的,原理上的对立。 日本有着这样的强烈信念,即在以前的战争中,日本在付出了很多士兵的生命以及金钱的代价以后才终于获胜,所以签订条约所获得的权益无论如何不能放手。只要阅读一下关东厅(日本在关东州租借地与满铁附属地实行统治的机构)出版的书籍,就可以明确地感受到这种信念。这本名为《满蒙权益要录》的书,由关东厅在1931年12月编纂完成,也就是“九一八”事变爆发3个月之后,国际联盟选出李顿调查团成员的时候。

全面抗战:

不论对错,这无疑也是一个需要极大魄力的选择。汪兆铭的夫人也很有胆量,在汪兆铭的叛国行为被批判的时候,据说她曾这样反驳和辩解:“蒋介石选择英美,毛泽东选择苏联,而我的丈夫汪兆铭选择日本,这有何不同呢?”

《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

安格鲁·戈登 中信出版社

戈登

阅读进度:已读完

这是一本大部头的书,我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在微信读书上看完的。差不多看了九个小时,这本书写的可读性很高,翻译的不错。内容都很全面。看完后可以了解日本从德川幕府的建立到近代倒幕运动,再到明治,大正和昭和和现代日本的历史沿革。同时作者还对各个时期日本国内的政治变革,外交政策,对外战争,国内思潮变化,宗教,人民权益等,都进行了一个系统性的阐述。书最后的引用书目足足好几十页,说明作者也翻阅了极多的资料。

不过这种大部头书我觉得比较适合查资料用。不值得二次阅读。

《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

郭建龙 天地出版社

郭建龙

阅读进度:已读完

应该大部分中国人对靖康之耻的第一印象都来自金老爷子的《射雕英雄传》或者岳飞的故事,看完后都对金人恨得咬牙切齿。看完这本专著后,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但还是为那个时代遭受不幸的人感到悲哀。

  1. 旧有的认知我会认为是野蛮人入侵,其实并不是这样。宋金冲突主要来源于早期一些外交上合约没有严格遵守,甚至宋朝高级官僚(甚至是皇帝)对金人背后使小动作的信件都被金人缴获。以“失信”为名,金人获得了出兵的合法性。加之金朝贵族这边完颜阿骨打去世后,少壮派倾向于去南方打打牙祭。宋朝军队也未能行程固定战力,导致汴梁被围。
  2. 即便遭到合围后,宋朝这边陷于“战和”的争执,时而主和占上风,时而主战派占上风。看上去宋朝庙堂方面并未形成统一战线。甚至连军队不相信,去让一些跳大神的守城?看完后我都觉得匪夷所思。
  3. 宋朝的军队是否真的抵抗不住金人的入侵呢?显然不是,但为什么汴京被围两次 ?

求和条约索要金银数额太大,钱不够,最后宋朝这边甚至都开始卖人。女人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悲剧。

原定的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锭必须在十天内交割完毕,如果无法按时完成,就必须将皇家的女人们作价卖给金军,以充金银之数。具体的价格是,帝姬和王妃每人一千锭金,宗姬一人五百锭金,族姬一人二百锭金,宗妇一人五百锭银,族妇一人二百锭银,贵戚女一人一百锭银。

《日本通史》

冯玮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冯玮

阅读进度:已读完

一本大部头书,作者之前在微博上关注过,我快速读了一遍,图比较少,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觉得写得一般,可读性不强。不会二次阅读。虽然是通史,但我总感觉很多地方写的都看不懂。

漫画 和 动漫

漫画大部分是疫情阶段看的,家里面比较吵,学习也学不下去。索性玩玩。

《海盗战记》

海盗战记

这个漫画是寒假疫情期间在家看的。历史背景非常的宏大,维京海盗的故事。强烈安利。

《钻石王牌》

钻石王牌

《钻石王牌 ACT II》

钻石王牌Act II

运动成长番,充满了青春和友情的味道, 很好看。漫画里每个人都对棒球充满了热爱,棒球赛高。

看这部漫画的人从荣纯小天使一路磕磕碰碰到成为王牌的过程中,也多多少少能看到自己成长过程的一些影子。

动漫里每支队伍也都刻画的很饱满,不会说不是主角队,就给路人结局,甚至好几只队伍完爆主角队,比如三年级的前辈就被稻城提前终结了的夏天,真是太可惜了,希望今年yyuki带领的队伍能够打进甲子园!

《棒球大联盟》

棒球大联盟

这也是一部运动番,都连载几十年了。主要是讲述一名棒球boy的故事。一共有六季,B站可以看。

漫画快结束的时候,吾郎这句真的是让人动容,吾郎童年遭遇不幸,父母早逝。然而56没有自此消沉下去,反而以爸爸留下的棒球为生命的目标,立志成为一名像爸爸一样的职业棒球选手。

やばっり、俺は野球しかいない。

棒球赛高

吾郎对棒球的热爱,对极限的追求,也将成为我不断前进的源泉。

《棒球大联盟2nd》

棒球大联盟2nd

讲吾郎儿子这一代人的故事。还在连载。

《鬼灭之刃》

鬼灭之刃

其实我觉得一般,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

《女朋友借我一下》

女朋友借我一下

轻松沙雕漫画。

影视

也几乎都是疫情阶段看的。

《mother》

mother

一部猛男落泪的剧,Kana酱太可爱了。

《woman》

woman

有些压抑的一部剧,看到中途一度想放弃,可能我还太小了。

《东京大饭店》

东京大饭店

传销大饭店,人到中年追逐梦想的故事,里面的美食很不错哈哈Hhh。

《凪的新生活》

新生活

一部轻松的片子。

《鹤立华亭》

鹤立华亭

我很喜欢这部剧的服化道,而且有些台词也用的很棒。虽然有些剧情设置的比较虐,但看完还是很爽的。

《实习生》

实习生

一部比较轻松的片子。

《王者天下》

kingdom

同名漫画改编,漫画我已经追到最新话了。非常好看,在这部漫画在日本很有人气,但国内好像知名度一般。

纪录片

纪录片一般是我练字时的背景音,都可以在B战看。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秦始皇和汉武帝

《三国的世界》

三国的世界

《喋血长平》

长平

《甲午》CCTV

甲午

PodCast

大概3-5月这一段时期,利用上下班,饭后的一段散步时间听了一些《忽左忽右》的播客。忽左忽右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然后请该细分主题领域有一定研究的人做一些分享和讨论,可以说感觉还不错。能获取很多新的观点和知识。主持人程衍梁给我的感觉还学识挺渊博,也可能是我读书少Hhhh。

《忽左忽右》

  1. #4 “昭和维新”背后的浪漫与黑暗
  2. #7 移民运动中的鄙视链
  3. #11/#12 为什么在星巴克喝不到好咖啡
  4. #13 被现代日本冷落的“明治维新”
  5. #15 一群德奥左派主张的君主复辟运动
  6. #16 没有了王侯将相故事,资产阶级社会对大众缺乏魅力
  7. #38 当二手书遇上经济学模型
  8. #40 我一个学建筑的PMP,怎么就看起了风水?
  9. #56 在新中国打棒球
  10. #60 右翼思潮在东亚的全盛时代
  11. #74 辩护与回忆:傅高义与“学术企业家”现象
  12. #76 中国古代真实的战争艺术
  13. #86 邓丽君的东渡日本往事
  14. #87 青瓦台与忠武路:历史转折中的韩国影视剧